梅城江北老城区:疫情带来生意难做如何兴市?

“老古董”衣车嗒嗒作响,诱人的饭菜香从瓦煲里飘散出来记忆中的梅城江北老城区满是浓浓的生活气息,有古色古香的街道、历史悠久的老店、传承已久的客家美食、心灵手巧的手艺人老城承载着多少梅城人的记忆。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老城区不少店铺的经营状况受到了冲击,生意人“静”了。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梅城江北的仲元东路、仲元西路、凌风东路、凌风西路、中山街、元城路、油罗街等,发现不少店铺都推出了特价优惠,有的100元就能买到4件衣服,有的24寸行李箱只需80元或60元,有的一辆山地自行车卖350元不少店铺前门口罗雀,店主、店员通过看电视等方式打发时间。

经走访了解,记者从不少店主处获悉,销售中老年服装的服装店生意受疫情影响较大,不少店主表示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减少了约一半。“受疫情影响,不少市民没有工作,收入减少了,消费能力下降了,而在衣服方面的花销是可节省的,所以服装店受到的影响较大。虽然近期随着疫情防控效果的好转,人流量多了,但人们的消费能力仍未恢复,只好靠打折、降价来吸引顾客选购。”仲元东路一服装店员说。时下流行网购,服装店主们何不通过线上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呢?仲元西路一女装店店主表示,中老年群体偏向选择实体店消费,通过线上平台改善自身店铺经营状况的效果不大。

同样受影响较大的还有日杂店、自行车店等。凌风西路一有着30年经营历史的日杂店店员告诉记者,日用百货行业竞争大,不仅网购很便捷,能够线上下单送货上门,而且超市、便利店等都可销售日用百货,传统的小店铺本就生存不易,突如其来的疫情亦或新兴经济模式等的出现都会对其造成较大影响。“这把年纪了,我们难以想到可操作的改善经营状况的办法了。”一年近六旬的自行车店主说。

馓子、炸芋圆是传统客家小吃,逢年过节、走亲戚串门、外出访友,不少市民都喜爱购买馓子、芋圆等。拥有浓厚客家味道的老城区里有不少售卖此类传统客家小吃的店铺。路过这些店铺,不时还能看到店员们翻炸制作,金灿灿的颜色、浓郁扑鼻的香味,让人忍不住咽口水。然而,不少店主表示,受疫情影响,他们的经营状况不佳,有的店铺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减少了三四成,有的店铺则减少了约一半。中山街一炸品店店主说:“这类食品是零食,属于可节省的花销,且之前人们不能走亲访友,也无外来游客等,生意自然就大受影响了,少人购买也就只能少做一点。”

除了传统客家小吃外,在老城区还“藏”着一些手艺人的身影,六旬老人曾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客家传统服饰手艺人,自17岁入行以来,40多年来他一直坚守着初心,一针一线满含着匠人的坚持。昨日,记者来到其店铺时,他正在制作服饰。狭小的店铺里放着不同颜色、材质的布料,曾先生专注地坐在衣车前,熟练地操作着。说起店铺经营状况是否受疫情影响,他无奈地摇了摇头。“我的店铺受到的影响较大,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店租、水电费用。”曾先生坦言,目前梅城的传统服饰手艺人大多年纪为五六十岁,手艺人生存不易,网购平台上很多服饰是工厂批量生产,即使不少手艺人抱团结盟发展线上平台,也难以与工厂机器批量生产相比。“我一天工作8小时也只能做4件,而且我这一件衣服卖100多元,网上的才六七十元。”

走访中,记者发现一些行业的经营状况受到疫情影响极大,一些行业的经营状况则较平稳。

“老板,鱼线怎么卖?这种鱼线能钓多重的鱼?”在凌风西路一经营了30多年的渔具店内,店主细致地回答着顾客的问题,并向其推荐合适的商品。该店主表示,诸如渔具等产品的需求量较固定,经营状况一直都较平稳。

婚庆用品店的状况却截然相反,店主们显得无所事事,甚至还有店主接起了手工活赚钱补贴家用。“受疫情影响,之前不能办红事,完全无生意可做,收入为零。没有顾客,店铺开着还要耗水电,所以这个月我才开门营业。”凌风西路一婚庆用品店店主告诉记者,虽然现在能够开门营业,但客家人婚嫁讲究日子的选择,哪怕目前可以办喜事,近期经营状况仍会持续受到影响,比较惨淡。“店铺不开,就完全没有收入,开门了,也是入不敷出,只好一边开店,一边接手工活做。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压力真的很大。”另一婚庆用品店店主说。

近年来,实体经济发展不易,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不少店铺生存更加艰难。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随着疫情的好转、人流量的增多,不少老城区的店铺经营状况已有所好转。在老城区,餐饮行业已渐渐恢复过来,午市、夜市都可见不少市民在此享受美食,烟火气渐浓。不过,目前一些行业仍处于元气大伤的状态中。如何提高市民的消费能力,改善这些行业的经营状况,这需要店主、相关政府部门、社会共同努力。

老城区的租金较低廉,且该处不少经营时间较久远的老店,它们有着相对稳定的熟客,短期内不少店铺仍能维持下去。然而,老城区承载着许多梅城人的记忆,是梅城的一张“名片”,更应打好“组合拳”,展现美丽新面貌,彰显发展新气象。电商等线上平台势必给传统实体经济带来冲击,然而,“不变则废”,实体店店主仍需多花心思,试着创新经营模式,探索发展路径,抓住机遇加快升级转型,直播带货等新兴销售模式未尝不可与之相结合。不少老城区店主纷纷认为,消费能力下降是导致销售额下降的关键。那么如何提升消费能力,刺激市民消费,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给予更多的重视,找好切口,找准路子,消除疫情给不少市民带来的不安全感,逐渐恢复市民的消费信心,解决好就业问题,优化市场的消费环境。(王丽莉)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